新闻中心

互联网医疗行业分析报告j9九游会

2023-03-11 16:19:59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j9九游会随着互联网在大众生活中的不断普及与深入发展,互联网医疗这一全新的医疗健康服务业态发展趋势向好。本文从宏观上分析了当下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情况,从目前互联网医疗企业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经营、技术等方面分析了这一行业的发展现状,同时与国外的行业竞争者进行横向对比,对这一行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展望。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互联网医疗行业是以互联网为载体、j9九游会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包括移动通讯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与传统医疗健康服务深度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医疗健康服务业态的总称。其主要提供功能包括医疗内容、在线诊疗、在线购药、疾病管理等。

  互联网医疗平台提供的服务贯穿了居民诊疗需求的全旅程,用户使用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前三大原因包含:患病知识信息获取、网络购药、在线%。互联网医疗内容的渗透率最高。

  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普通大众难以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正确判别信息的价值。

  互联网医疗平台布局内容业务,集成多方专业数据库及医生资源,帮助用户筛选优质的医疗内容,逐步成为大众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当前,内容型平台和服务型平台为互联网医疗用户获取医疗内容的主要渠道。

  以平安好医生的在线医疗业务模式为例,商业模式是向企业(B端)或个人(C端)提供线C付费会员产品是收入的主要来源,用户包括投保人、企业员工及其他个人用户。

  2B服务协议:与平安寿险订立的服务协议(SLA),在平安金管家APP中以插件的形式为平安寿险用户提供在线问诊服务,并向平安寿险收取固定费用。

  就医360:面向更广泛的人寿保险及医疗保险投保人提供按年收费的服务,2018年服务保险会员超100万,贡献收入超2亿人民币,截至2019年,累计服务会员超200万。

  私家医生:为家庭提供一对一专属私家医生服务,推广初期主要采取2B2C模式,与金融、通信等行业大企业合作,借助企业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渠道,获取付费用户。私家医生也面向个人用户开放,分为标准版、儿童版、长辈版。

  平安好医生的业务特点是在线问诊以健康咨询为主,健康咨询量占总问诊量约50%;免费咨询占绝大多数,免费咨询占总问诊量约80%。

  自有医生团队+AI协同服务问诊量快速增长:截止2019年底,自有医疗团队医生的数量超过1400个,单个医师成本约为每年30万人民币,医师平均流失率不到5%;在线%咨询都是由AI辅助的自有医疗团队完成。

  我们认为中国在线问诊的市场未来的市场规模相比美国更大,根据VerifyMarkets的数据,预计美国在线亿美金,而预计中国在线亿人民币。

  新兴技术与医疗结合:政策促进之下,云计算、大数据、AI等底层技术与医疗场景结合,技术助力挖掘人群的潜在需求,使得医疗内容的选题更具针对性,内容生产更为高效。

  针对于用户在搜索医疗内容时遇到的问题,专业互联网医疗内容平台的技术、团队升级,使得内容在设计、制作、传播、反馈等各环节上均得到优化,内容的权威与精准性得到提升,用户使用平台的痛点逐步得到缓解。

  医院服务由于低频、实体、公共品的特性,发展互联网医疗需要与实体医疗机构紧密协作,通过自建和平台合作两种线上模式增强远程医疗覆盖面和可及性。公立医院自建线上医院有利于对互联网医院认可和线上就诊渗透率提升;平台线上医院有利于效率提升和优化管理。

  发展方向:线上承接实体医院,提供远程医疗和复诊服务,打破地域壁垒,实现个人就诊全周期健康管理。

  互联网医疗作为新兴行业,诞生以来发展道路曲折。整体来看,行业发展受制于配套法律法规的健全,近年来配套政策正逐步完善。复盘行业发展历史,2014-15年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医疗受益于政策春风快速兴起,催生了如在线诊疗、健康咨询、挂号缴费等多种业态。2016-18年初,是行业发展较为受限的阶段,监管趋严、政策趋紧导致行业发展进入了较为缓慢的阶段。

  2018-19年,配套政策逐渐规范,行业又进入了良性发展的阶段,根据目前的政策,互联网诊疗行为和成立互联网医院必须依托于线下的实体医疗机构,且提供慢性病复诊、家庭医生签约等明确类目的服务,不能提供初诊服务。

  钢铁行业估值方法可以选择市盈率估值法、PEG估值法、市净率估值法、市现率、P/S市销率估值法、EV企业价值法、EV/Sales市售率估值法、RNAV重估净资产估值法、EV/EBITDA估值法、DDM估值法、DCF现金流折现估值法、红利折现模型、股权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无杠杆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净资产价值法、经济增加值折现模型、调整现值法、NAV净资产价值估值法、账面价值法、清算价值法、成本重置法、实物期权、LTV/CAC(客户终身价值/客户获得成本)、P/GMV、P/C(customer)、梅特卡夫估值模型、PEV等。

  文章认为,互联网医疗内容行业的市场规模在2021年预计为302.8亿元,2025年市场规模将扩增至625.7亿元。其中,2020年受疫情影响,医药企业的营销预算缩减,医疗内容授权流量收入下降,而在线问诊和医药电商收入增加。

  2017年1月,政府印发《关于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标志着“两票制”正式落地。在“两票制”流通模式下,药品从药厂卖到一级经销商开一次,经销商卖到医院再开一次,大幅减少药品从药厂到医院的流通环节。

  “一票制”目前处于萌芽阶段,“一票制”指药品从药厂到达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医院和药房)过程中,仅开一次,省去中间代理商家,药厂货款直接对接医保基金结算。

  2019年11月,国务院发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福建省和三明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通知》,提出推进医保经办机构直接与药品生产或流通企业结算货款这一模式;2020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同样提出推进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

  若“一票制”最终推广,传统经销商的角色将完全消失,B2B平台或成为药品交易双方信息公开与沟通的唯一场合,B2B医药电商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风险主要为医保对接进度风险,由于线上医保支付处于摸索阶段,目前互联网无法替代线下药店、实体医院职能,在对接医保、监管处方、控制费用方面进度需逐步推进,不会一步到位。

  其中,少量内容平台同时布局医患两端内容,如快速问医生与丁香医生等,积累了百万医务资源。为平台的内容与服务输送专业医生,更有助于在线医疗业务的发展。根据调研数据显示,使用在线问诊服务时,用户对布局医患两端的平台的选择意愿较其他内容型平台高。

  力度方面:相比于美国18世纪就提出“医药分业”的概念,并直接规定医师仅有诊断权和处方权,但无调配处方权,中国在2009年才推出新医改政策,同时由于过往依赖药品销售收入的医护人员获得的收益与劳动付出不匹配,所以缺乏利益补偿机制,配合意愿极低。从数据上来看,中国药品销售的二八格局并没有发生本质性变化(7年提升3.3%)。

  以药养医下医保滥用,线上医保支付无法放开。由于我国公立医院挂号费极其低廉,中国患者未养成为医生劳动付费的习惯,导致医院以药养医、过度医疗,此时若放开线上医保支付,将会导致医保资金大量流失。

  互联网药企医药不分家,极其依赖药品收入:阿里健康接近97%的收入来自卖药,互联网医疗的收入撑不起收入结构。

  付费结构差异极大,以中国互联网医疗的龙头平安好医生为例,订阅收入占比仅13.5%,中国消费者的付费习惯远未养成。

  疫情重塑个人消费习惯,数字化医疗迎来发展机遇。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为主的线下医疗受到冲击,催生了线上医疗的需求。

  数字化医疗迎来发展新机遇,一方面民众消费习惯逐渐改变,线上诊疗等方式被广泛接受。“互联网+医疗”行业用户规模不断增长,截至2020年我国移动医疗用户规模超过6亿人。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规模也出现井喷,2020年市场规模达到941亿。

  凭借阿里巴巴集团在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物流、大数据和云计算等领域的优势,阿里健康以用户为核心,全渠道推进医药电商及新零售业务,并为大健康行业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全面解决方案,以期对现有社会医药健康资源实现跨区域的共享配置,同时在保障专业安全的基础上,大幅提高患者就医购药的便捷性,满足消费者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

  医疗内容的质量问题持续引发政策监管关注。同时,用户对于平台的专业性,尤其是医生的权威性,要求也有着较高期待。对此,政策和企业将发力,促使医疗内容的权威性将进一步提升。一方面政策激励专业医生主动参与健康科普,从源头控制内容质量。另一方面,政策和企业将对医疗内容的监管将加强,存在误导性的内容将被逐步“净化”。

  多项政策利好互联网医疗提供在线诊疗与购药服务。且调研数据显示,内容用户对于在线诊疗和购药的付费意愿较好,利好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发展。

  因此,内容型平台将发挥自身用户、医生、内容等资源优势,强化在线诊疗、医药电商等能力,希望争取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然而,平台步入新的领域也需攻克医生运营、诊疗经验不足等挑战。